
[全部术语] [农药术语]
术语内容
- 病原物越冬
- 指病原物以一定的方式在特定场所渡过不利其生存和生长的冬天(夏天)的过程。
- 病原物
- 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 病情指数
- 指作物染病部位(如叶片、茎秆、穗、果)上病害为害程度。
- 病害预测
- 根据病害发生发展、流行规律和必要的因素监测,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未来病害发展趋势和流行程度作出定性或定量估计的过程。
- 病害循环
- 指病害从寄主植物的上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主要涉及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及病原物的初侵染与再侵染三个方面。
- 病害物理防治
- 指通过利用物理方法清除、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来控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 病害生物防治
- 利用对植物无害或有益的微生物影响或抑制病原物的生存和活动,压低病原物的数量,从而控制植物病害发生与发展的一类控制措施
- 病害农业防治
-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调节病原物、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与发展的方法。
- 病害流行
- 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 病害季节流行曲线
- 针对任何一种病害,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定期系统调查田间发病情况,取得发病数量(发病率或病情指数)随病害流行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再以时间为横座标,以发病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发病数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该曲线称为病害的季节流行曲线。
- 病害化学防治
- 利用化学药剂控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方法。
- 病程
- 对寄主植物而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也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因而也称为病程。
- 变态
- 昆虫在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阶段性变化,即经过若干次由量变到质变的几个不同发育阶段,这种变化叫做变态。按昆虫发育阶段的变化,变态主要分为两类: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
- 避病
- 植物因不能接触病原物或接触机会较少而不发病或发病减轻的现象称为避病。植物可能因时间错开或空间隔离而躲避或减少了与病原物的接触,前者称时间避病”,后者称空间避病”。
- 保护性杀菌剂
- 在病害流行前(即当病原菌接触寄主或侵入寄主之前)施用于植物体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