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安阳的一片农田里,一场无人机操控考试正在进行中。在这些参加考试的人里,有不少都是当地的农民。高大上的无人机怎么能让农民如此感兴趣呢?
原来,近些年用无人机进行农业飞防,已经在农村流行起来,而操控无人机的操控者,被叫做飞手,更是这两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新兴职业。
飞防,就是利用无人机监控病虫害,在空中灭虫洒药,确保农民能够在这一季的产量大幅度提高的措施。
那是什么让农民转变思路要去当飞手呢?
多数人表示,当飞手,一是能够增加一点职业技能,第二,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收入很可观。有考试学员表示,当一个月飞手月工资过万。
经过具体了解后才知道,上个月已经有一批人经过了培训考试,并且已经上岗领到当月工资了,所以今天在场的都是第二批学员了。有了第一批学员的榜样在前,所以他们的目的也就更纯粹一些了。通过考试,成为飞手,利用无人机进行农田管理,并获取丰厚的收入。
这种新型农民的做法,让很多在外打工或者赋闲在家的农民看到了一种致富的希望。
那这种培训正规吗?会不会是骗子呢?又是什么机构组织的呢?
据飞手的考核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是滑县后攸昙村的飞防大队,是村里为了解决闲散劳动力,带领村民致富而建立的集体组织单位。原来是村集体企业啊。
后攸昙村,以前人们很闲散,也没啥事做。有点力气有点知识的都去城里挣钱了,剩下的都老的老,小的小。所以想让外出的人都回来,就要让他们在家门口挣到钱。
村集体和当地的无人机生产企业签了合作协议,企业负责技术培训,村集体负责租赁无人机。这样,无人机企业就代为培养了第一批飞手,在这个过程里,很多农民,尤其是年轻人,实实在在获得了收益。
一位98年的农村小伙,就是其中一员,他不再外出打工。在上个月,他刚干了一万多亩地了,用了十几天就挣了一万多块钱,让小伙子感觉这份收益特别好,他想就在这长期干,不再去城里打工了。
在现代农业中,使用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无人机防治病虫害,管理棉花、小麦等大片作物,每亩十几元;管理水果等经济作物,每亩20多元。和传统人工管理,投入小,效果也更好。
据了解,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无人机打药的订单不断。在新疆或者东北的打药订单,都会是上万亩甚至是几十万亩。做一次大面积的飞防,收入相当可观。
后攸昙村的飞防大队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不仅用挣来的钱把飞机买了下来,更是不断扩充队伍,以求能做好更大的市场。这个大队,已经有了5批飞手在学习培训中,拥有了21名成熟的飞手,有了10架属于自己的植保无人机。
他们从2018年4月开始接订单,到现在,已经作业了18500多亩的面积,作业费收入已经超过了73万元。飞手的人均月收入达到了18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