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药网 - 农药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农药资讯 | 市场分析 | 国际市场 | 营销管理 | 政策法规 | 最新技术 | 植保资讯 | 病虫害预测 | 分析预测 | 绿色农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病虫害预测 > 农药、花生、牧草、香菇等项目获中国农学会提名2019年国家科技奖
Q.biz | 商业搜索

农药、花生、牧草、香菇等项目获中国农学会提名2019年国家科技奖

信息来源:eoonoo.com   时间: 2019-07-23  浏览次数:184

中国农学会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农业科技社团组织,是党和国家联系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桥梁。中国农学会下设棉花分会、食用菌分会、葡萄分会、杂粮分会等34个分支机构,且在全国各省设有省级组织,是名副其实的农业科技者的家园。

近日,中国农学会官方网站公布了获得中国农学会提名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期2019年1月21日到2019年1月21日。

一共7个项目获得中国农学会提名,申报奖项均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些项目公示信息如下:

农药、花生、牧草、香菇等项目获中国农学会提名2019年国家科技奖

项目名称: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第一完成人:王强

提名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成果针对花生产业存在的原料混种混用、产品品质差、产业效益低与国际竞争力弱的瓶颈问题,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揭示了原料关键指标与产品品质的关联机制,创建了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实现了传统评价技术的革新;自主创制了加工特性指标高通量快速检测新技术新设备,首次按加工用途进行科学分类并筛选出花生加工专用品种,破解了混种混用的瓶颈问题;创建了专用品种的专用加工工艺,首次研发出高油酸花生油等系列新产品,显著提升了产品品质与效益。该成果已在14家花生加工企业及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推广应用,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92.85亿元,新增利润7.03亿元。

农药、花生、牧草、香菇等项目获中国农学会提名2019年国家科技奖

项目名称:农药精量高工效施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第一完成人:何雄奎

提名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我国植保施药技术理论缺乏、喷雾技术及装备落后,导致农药用量大、施药成本高、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大的等问题,系统研究并创建了农药喷雾全程成像分析计算方法和最佳喷雾雾滴计算模型,确定了主要农作物农药喷雾最佳雾滴大小,为创制精量高工效施药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了雾滴大小及运动场控制技术,研发了施药技术关键工作部件和精准低量喷雾系统,解决了农药利用率低的技术难题;创制了系列高工效施药装备,突破了水田丘陵及高秆作物病虫害施药困难的技术瓶颈,解决了全程机械化中高工效施药装备的短板。

项目名称:迁移性蝗虫灾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第一完成人:张龙

提名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我国长期以来蝗虫防治中主要存在的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防治、野外蝗虫的调查工具和手段落后、野外监测水平低和飞机防治精度低等核心问题,研究揭示了蝗虫微孢子虫疾病传播和流行规律,微孢子虫与蝗虫的互作分子机理,明确了部分引诱剂的飞蝗嗅觉分子机制。筛选了高毒力蝗虫微孢子虫菌株,探明了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蝗虫的效果,发明了“蝗虫微孢子虫大量生产技术及制剂加工技术和田间应用技术”、“绿僵菌生产和应用技术”、“印楝素生产及其应用技术”等,突破了“蝗虫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的技术瓶颈,将蝗虫生物防治比例从5%提高到30%以上,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度依赖化学农药治蝗的局面。研发出调控蝗虫行为的种群自动监测系统、移动监测设备、蝗虫防治指挥信息系统,建立了蝗虫防治信息平台,研制出基于蝗虫防治信息平台的GPS导航飞机作业技术。蝗虫防治信息平台已普及到农区蝗区的95%以上,显著提高了蝗虫监测和防治水平。

农药、花生、牧草、香菇等项目获中国农学会提名2019年国家科技奖

项目名称:水产集约化养殖精准测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第一完成人:李道亮

提名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我国水产养殖装备落后,实时精准测控技术缺乏,导致我国水产养殖劳动生产率低、资源利用率低、劳动强度大、养殖风险大等问题。创制了溶解氧、叶绿素等9种水产养殖专用传感器,破解了养殖水质难以长时间在线精准测量的难题。突破了复杂场景下兼容Zigbee、2G/3G/4G、NB-IoT、北斗等协议的跨网多设备动态适配技术,研制了5种养殖环境信息采集器和2种具有网络反馈控制、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功能的无线控制器,实现了传统养殖装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创建了健康养殖生长环境调控模型、精准投喂模型和水产精细化养殖云计算平台,构建了集传感器、采集器、控制器和云计算平台于一体水产养殖精准测控技术体系,实现了复杂环境下水质实时调控、饵料精准投喂。

项目名称:外来病小反刍兽疫防控关键技术创建及有效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第一完成人:支海兵

提名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小反刍兽疫(PPR)是羊的外来烈性传染病,发病率100%,死亡率80%以上。该病2007年首次传入西藏地区,2013年再次传入,扩散至22个省261个县,严重威胁全国5.6亿只羊的安全。鉴于国家重大疫病防控的战略需求,项目组自2002年开展前瞻性研究,攻克疫苗种毒选育和耐热保护剂等关键技术难关,创制了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活疫苗,用于疫区,及时遏制了2007年及2013年PPR在我国的两次大流行。建立PPR病毒核酸和抗体检测新技术,为诊断、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效果评价提供了技术手段。明确我国PPR病毒流行毒株的遗传演化关系和抗原匹配性,阐明PPR病毒感染及免疫抑制的相关机制,为研制新型疫苗和诊断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防疫、诊断和监测等关键技术集成,创建了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为该病的国家控制和根除计划提供了整体技术方案,填补了我国PPR防控关键技术的空白,为成功控制外来动物疫病在我国的流行积累了经验。

农药、花生、牧草、香菇等项目获中国农学会提名2019年国家科技奖

项目名称:饲草优质高效青贮关键技术与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第一完成人:杨富裕

提名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从国家草食畜牧业发展战略需求入手,围绕青贮微生物和代谢产物演变规律、青贮菌剂、调制技术与工艺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重要创新性成果。揭示了对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微生物演替规律、好氧变质和蛋白质降解机理,为优质青贮饲料调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创建了以乳酸菌高效富集与定向优选、快速产酸抑制梭菌和酵母等有害微生物及蛋白降解抑制等为核心的青贮发酵品质调控关键技术体系,有效降低了营养损失;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乳酸菌剂,制定了主推饲草青贮调制国家、行业等标准,优化了从原料到产品的青贮生产技术和工艺,建立了青贮全产业链技术体系,极大提升了我国青贮饲料生产水平,有力支撑了我国节粮型草食畜牧业提质增效。

项目名称:香菇种质创新和抗逆优质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第一完成人:谭琦

提名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我国香菇生产区域不断扩大、生产方式不断升级、市场需求更加多样的趋势,围绕原有品种老化、抗性弱、品质差,难以适应集约化栽培和多元化市场需求等瓶颈问题持续攻关,历经15年,建立了我国保存香菇菌种最多、保种时间最长的种质资源库;率先完成香菇全基因组测序并构建了高密度遗传连锁图,定位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位点;开发分子标记和表型数据,建立了香菇菌种真实性鉴定和质量控制技术及种质多层级精准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了香菇核心种质群,挖掘与创制了耐高温、子实体厚、高产、多糖含量高等性状优异的新种质和亲本材料。创建了纯系亲本选择和多元系数后代选择育种理论与新技术,利用挖掘与创制的亲本材料,选育出适合我国不同生态环境、栽培模式及市场需求的高产、广适、优质香菇新品种10个;建立了基于二次培养的香菇块式工厂化栽培技术、香菇透气袋栽培技术、免割保水内套袋技术和优良菌棒冻存保藏及贮运技术,满足了产业急需。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农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