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药网 - 农药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农药资讯 | 市场分析 | 国际市场 | 营销管理 | 政策法规 | 最新技术 | 植保资讯 | 病虫害预测 | 分析预测 | 绿色农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农药资讯 > 农药市场持续低迷 复苏前景黯淡
6.biz | 商业搜索

农药市场持续低迷 复苏前景黯淡

信息来源:eoonoo.com   时间: 2011-12-15  浏览次数:1675

  随着厦门全国植保会的落幕,2011年国内农药行业在一片喧嚣中惨淡收场。尽管经历过连续三年的“小年”,市场在2011年却并没有如年初业内所期望的产生反转,行情依然愁云惨雾。
  部分企业难以为继,被迫将厂房及无形资产公开售卖,行业大面积倒闭潮一触即发;以杜邦公司为代表的跨国企业以及中化集团等国内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轰轰烈烈的打假行动,向各类侵权行为“宣战”,此举在行业中引发大讨论。
  年年难过年年过,2011年的农药市场,行情低迷却并不冷清。
  关键词一:亏损
  近年来国内农药原药产量持续增加,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份,我国累计生产农药共213.8万吨,同比增长16.1%。其中杀虫剂原药57.1万吨,同比增长9.2%;杀菌剂原药12.7万吨,同比增长1.6%;除草剂原药94万吨,同比增长10.8%。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可生产农药约255万吨。
  年初不少行业人士曾预言,随着近年国内外粮价大涨、种植面积增长伴随着农产品价格上涨,农药的刚性需求会使行业景气度上升,企业会迎来利好。但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农药需求增长非常有限,2010年我国农药产量约234.2万吨,出口量为121.63万吨,而国内消费量仅为30.2万吨。今年我国的农药产量约为255万吨,但需求总量仅为30.8万吨左右,还不到产量的1/8,同时前三季度的农药出口量也仅为61.1万吨。这也意味着,国内的库存量将至少超过100万吨。
  由于产量过大导致国内农药生产企业的利润水平并不高。今年制剂生产企业销售难度很大,各企业相互压价,市场恶性竞争,农药行业复苏进程仍然曲折。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的信息,2011年上半年,773家规模以上农药企业利润总额为53.7亿元,同比增长17.2%;而行业平均利润率不到6%;行业亏损面达10.7%,亏损企业亏损额达3.7亿元,同比上升105.9%。大多数农药常规品种的生产企业市场低迷、惨淡,其中杀虫剂和除草剂原药生产企业尤为严重。据农药18家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报显示,6家企业业绩亏损,5家企业利润同比下滑。位列百强企业前十五位的浙江新安化工公司、南通江山农药化工公司和安徽华星化工公司等都在亏损之列。目前,国内几大大宗常规产品,草甘膦原药的开工率长期维持在20%左右,百草枯、吡虫啉原药不足40%,毒死蜱原药及中间体开工率也不到50%。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产能过剩的阴霾下,近几年一些异常外部因素如异常气候、通胀、紧缩的货币政策等也是导致农药企业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业内普遍显得较为悲观,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导致低价竞争,农药企业的效益继续进入“下降通道”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关键词二:倒闭
  近两年,在不少行业网站、论坛以及杂志上,不时能见到农药企业发布的“转让声明”或类似的公告。据南方农村报记者初步统计,仅2011年公开“兜售”的农药企业至少有20多家,其中不少还是国家定点农药企业,如安徽省皖西益农农化厂、天津市大安农药有限公司等。据相关统计,截止2010年底,获得农药登记证的农药生产企业2421家,其中境内企业2320家,该数据较前几年的2600多家已大为减少。
  事实上,在国内农药行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这类企业早已被贴上了“产品老化、设备老化、观念落后”的标签,前景难料,其当前境况并不让人觉得意外,加之国家农药产业政策的主基调是扶优扶强,并大幅度提高准入门槛和环保方面的要求,因此,效益低、污染大的这类企业已被政策所抛弃。据了解,其中不少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出路,寄望行业内有实力的大企业收购,但由于产品资源缺乏竞争力,并购重组之路走的并不顺畅。
  关键词三:打假
  在国内企业哀鸿遍野的同时,近几年一些新机理、新成分的产品业绩逆市增长,表现非常抢眼。
  在水稻市场,近年来美国杜邦的康宽(氯虫苯甲酰胺)销量连续翻番增长、先正达的福戈(氯虫·噻虫嗪)、爱苗(苯甲.丙环唑)异军突起;在霜疫霉病杀菌剂市场,由沈阳院研发的氟吗啉的销量已攀升至行业前列。这类产品尽管价格高昂,但市场接受度却不断提高。
  然而,市场的火爆同样为各企业带来了烦恼,“国产康宽”、“爱苗杀菌剂”、“XX氟吗”等各种仿冒现象以及添加隐形成分的侵权行为遍地开花,侵权者中甚至不乏业内知名企业,对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事实上,各类造假行为层出不穷,也主要归结为市场低迷。传统的常规产品由于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造成用药非常混乱,进而导致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不断增加,很多常规产品由于抗药性严重,防效下降;逐渐被国内市场所抛弃。部分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铤而走险。
  为此,被侵权企业纷纷展开维权行动,杜邦公司等企业还专门成立相关的打假团队,通过在市场上明察暗访、向执法部门揭发举报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打击各类侵权行为。
  但打假行为在业内引来不少议论,尤其是杜邦、拜耳等跨国企业的打假行动。不少人扯上国家民族大旗,称进口产品售价太高,“国产”有助于降低售价,减轻农民用药成本,国家要对民族企业予以保护。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企业通过这类造假行为获益犹如“饮鸩止渴”,表面看农民在价格上受益,但长远看,该不法行为使得农药的抗药性加速上升,最终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无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更何况,造假者自身也获取着暴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农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